产品列表
联系我们
【西安公司】 高经理
18161810142
【北京公司】刁经理
010-67908172
13311082785
刁经理
010-60201528
13811112941
【长沙公司】 柳经理
13667338737
微信客服:刁经理
技术支持 【本公司产品 可全国发货】
城市流浪者露宿街头住帐篷 常说“没冻死就好”(一) |
桥洞里的过冬者 他们是拾荒者,是乞讨者,是没找着工作的民工兄弟 他们经常说“没冻死就好”,他们都有回不去的家乡 天慢慢黑下来了,寒风刮在身上,已经有了刀子的感觉。 这是12月16日,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,天气预报显示,当天的最低气温达零下4—5℃。 穿过车流不息的中山东帐篷路,从逸仙桥西桥头北侧的阶梯下到河岸上,踩着满地的落叶,小心翼翼地跨过一片垃圾堆,赵国锋回家了,这个家,是他位于逸仙桥底下的“窝”。是的,他就是一个露宿街头者。每天晚上,在摄氏零下的低温中,赵国锋都必须裹紧身上的被子,用自己的体温去抵御严寒,然后听着车辆从头顶驶过时发出的轰鸣声渐渐入睡。 赵国锋,只是这个城市中众多的露宿街头者之一。桥洞中、凉亭里、路边上,只要能遮一点风、挡一点雨的地方,都会成为他们的栖息地。 他们有的是没找到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,有的是拾荒者,还有的是职业乞讨人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故事、不同的无奈,但他们露宿街头的原因却是相同的——攒下那微薄的收入,去点亮未来可能到来的幸福。也正是存着帐篷这样的一份希望,他们才能在萧瑟的严冬中抵御寒冷。 “没冻死就好” 12月17日清晨,逸仙桥西侧桥洞。赵国锋睁开惺忪的睡眼,可缩在还算有点温度的被窝里,他却不愿起床。头顶的逸仙桥上车辆呼啸而过,汽笛声、喇叭声嘈杂得厉害,但这些噪音并非吵醒帐篷他的原因,在桥洞里的这个“家”里,他一向是睡到自然醒。 感觉被窝外没想象中那么冷后,赵国锋才费劲地从枕头下面掏出手机看了一眼,时间显示是8点零5分,这差不多是他起床的正常时间。赵国锋坐起来,先瞄了下离他五六米远的躺在地上的帐篷无名氏,薄毯子下的身躯突然动了下,赵国锋长舒一口气,嘴里嘟囔了一句“没冻死就好”,随后,便开始穿衣服,一天的生活开始了。 赵国锋,36岁,泰州人,职业拾荒者。逸仙桥的桥洞就是他与其他拾荒者同伴的“家”,虽然这个“家”是一个房顶和一面墙构成的半敞开式结构,可对赵国锋他们来说,这就像是两间被河水隔开的“集体宿舍”。只不过,在“集体宿舍”中,每个拾荒者又都有独立的“门户”。有人用蛇皮袋、旧帆布等搭起帐篷,有人用破家具和砖块垒砌床榻,无论设施如何简陋,每个拾荒者却都有锅碗瓢盆等过日子的用品,这已足够帐篷让他们过上吃饭睡觉的正常生活。 赵国锋的“家”在同伴们中间并不特殊,他没搭帐篷,“卧室”搭在桥洞里的平台上,他的三床被子铺一床盖两床,床头散放着衣服鞋子等物品。虽然桥洞四处漏风,可赵国锋却觉得有这些东西,他完全可以抵御南京最寒冷的冬天。平台下面是一张带抽屉的小桌子,桌上杂乱摆放着酒瓶、饮料瓶以及乱七八糟的塑料袋等,赵国锋说平时他坐在桌前的凳子上吃饭,所以这块区域算是他的“餐厅”。临河的矮墙边,是大伙共同的“厨房区域”,几个灶台一字排开,赵国锋的灶台最靠边,上面放着破旧的帐篷铁锅,锅里还残留着上顿没洗的饭粒。 赵国锋的全部家当就在这里,他说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捡来的,也有花钱买的便宜货。“衣服有捡的,也有买的。”赵国锋指着身上一件标有韩文字符的衣服说,“我这件才五块钱,在朝天宫那边买的,很暖和。”赵国锋说话的时候,充满血丝的眼睛特别有神,满脸的络腮胡一动一动的,只是胡子和杂乱的头发却让他看上去很苍老。“整天在外面风吹日晒,显老,我今年才36岁。”赵国锋帐篷感慨道,他已多年没回过家了。 赵国锋是家里的老小,泰州老家的父母都年逾七旬,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早已成家,只有他一直未婚。“捡破烂的谁会跟你啊?”赵国锋苦笑起来,他说自己混到今天这种地步,跟他几年前的那段曲折帐篷爱情故事有很大关系。 |
发布时间:2011/1/7 16:49:43 |